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怎么做

等级保护(网络安全等级保护)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信息安全管理体系,旨在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。以下是进行等级保护的主要步骤:

一、系统定级

  1. 确定定级对象:根据《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管理办法》和《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定级指南》的要求,确定需要进行等级保护的信息系统或对象。

  2. 初步确定等级:通过分析系统所属类型、所属信息类别、服务范围以及业务对系统的依赖程度,确定系统被破坏后受侵害的客体以及侵害对客体的侵害程度,综合判定侵害程度,从而初步确定系统的等级。

  3. 专家评审:组织信息安全专家和业务专家对初步定级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评审,并出具专家评审意见。

  4. 主管部门审核:将初步定级结果上报行业主管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核。

  5. 公安机关审核:将初步定级结果提交公安机关进行备案审查,审查通过后最终确定定级对象的安全保护等级。对于三级等保,需要特别组织专家评审。

二、系统备案

  1. 准备备案材料:持定级报告和备案表到当地公安机关进行备案。备案所需材料主要是《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表》,不同级别的信息系统需要的备案材料有所差异。

  2. 提交备案申请:已运营(运行)的第二级以上信息系统,应当在安全保护等级确定后10日内,由其运营、使用单位到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办理备案手续。新建第二级以上信息系统,应当在投入运行后10日内办理备案手续。隶属于中央的在京单位,其跨省或者全国统一联网运行并由主管部门统一定级的信息系统,由主管部门向公安部办理备案手续。跨省或者全国统一联网运行的信息系统在各地运行、应用的分支系统,应当向当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备案。

三、安全建设/整改

  1. 制定建设/整改方案:根据等级保护的要求,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建设或整改。这包括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的整改。技术层面主要关注网络安全、主机安全、应用安全、数据安全等方面;管理层面则涉及安全管理制度、安全管理机构、人员安全管理、系统建设管理、系统运维管理等。

  2. 实施建设/整改:按照建设/整改方案,采购和使用相应的信息安全产品,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规范,完成系统整改。

四、等级测评

  1. 选择测评机构:公安部认可机构开展测评工作。

  2. 实施测评:测评机构依据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规范规定,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状况进行检测评估。

  3. 出具测评报告:测评完成后,测评机构出具测评报告,评估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是否满足相应等级的要求。

五、监督检查

  1. 接受监督检查:公安机关等监管部门定期对信息系统的等级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,确保其持续符合等级保护的要求。

  2. 整改问题隐患:对于发现的问题和隐患,督促信息系统运营、使用单位进行整改。

六、持续改进

  1. 更新保护策略: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安全形势的变化,等级保护政策法规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。网络运营者需要不断适应新的安全要求,加强安全防护能力。

  2. 加强用户教育与培训:针对软件产品的使用,需要对用户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,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。

  3. 完善安全审计与监控:建立完善的安全审计和监控机制,对软件产品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审计。发现异常情况时,需要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。

综上所述,等级保护是一个持续的过程,需要不断适应新的安全要求和威胁环境。通过定期进行等级测评和监督检查,可以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。

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,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、暗示和承诺,仅供读者参考,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(内容、图片等),请及时联系本站,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。查看原文

为您推荐